【轉載】說人話,搞懂買耳機常見的幾大參數

在我寫了幾個回答之後,很多朋友都在私信我有關耳機挑選的問題,包括一些參數怎麼看。

我一直說,聲音沒有對錯,只有喜不喜歡,這個過程非常主觀,即便有標準,也不是一刀切的。

參數,就像是盲人摸象,只能描述很有限的部分,而且可以用來描述聲音的參數也非常多,你又不吃這碗飯,把它全搞清楚也沒必要啊對不對?

還是先告訴你結論吧(詳情解釋看下文):

  1. 你買耳機的時候,常見的幾個參數基本沒啥用
  2. 有用的參數,很多耳機都不寫(畢竟也不是誰都敢寫)
  3. 參數可以看,但沒有點專業功底,你看了也是白看

所以怎麼挑耳機?最好的辦法還是你自己戴上聽一聽,自己的耳朵說了算。


我在某購物網站隨便找了一個耳機,商品詳情裡是這麼寫的:

直接去查這些參數的解釋,全是專業名詞,可能每一個字你都認識,組合起來你就暈了,所以我用人話和人畫解釋一下哈:

  1. 頻響範圍 (Frequency Response)

耳機的頻響(頻率響應)範圍,會是一個區間,前面的數字越小,你從這個耳機能聽到的低音就越強勁,後面的數字越大,它能覆蓋的高頻範圍就越好。別忘了我們耳朵也有 “頻響範圍” 哦,是 20-20000Hz。對比一下其他動物呢:

圖1:動物聽力範圍對比(單位:赫茲)

所以稍微好點的耳機,頻響至少20-2萬Hz,上面超太多,只有狗狗和海豚興趣會比較大,然後金魚這種差等生估計不會太喜歡用耳機。

除了是否有能力覆蓋這個範圍,耳機對每個頻率的反應還可以大小不同,就是所謂的頻響“平不平”。很多設備,特別是監聽設備,都追求頻響曲線的平坦,但平的就一定好嗎?不一定。有時候頻響曲線的“染色”反而成了某種設備的聲音特色,比如Beats被Dr.Dre調了之後低音就特別重(之後再來黑它),很多人也喜歡的。

2. 阻抗 (Impedance)

耳機的喇叭推空氣,空氣推你的耳朵,然後你就聽到聲音了。那麼誰在推耳機呢:音樂+放大音樂的那個誰,功率放大器(功放)。圖示一下:

圖2:音樂是怎麼讓你聽見的

耳機推起來沉不沉就是阻抗的意思(電阻、聲阻,亂七八糟的細節就不深究了)。阻抗要和功放匹配才最好,就像小發動機裝進卡車,就開不動;而超強的發動機,裝進一個輕飄飄的車,有些浪費,搞不好還翻車。

一般60多歐姆以上阻抗的耳機,最好加一個耳放,小的就直接用你的手機吧。專業耳機阻抗大,一方面是更好保護耳機,受得住前級大功率的設備,另一方面用料比較好的金屬,阻抗也容易大。

3. 靈敏度 / 聲壓 (Sensitivity / Sound Pressure Level)

靈敏度是說,同樣的一首歌,哪個耳機更響。聲壓,俗稱:聲兒大不大,就是分貝,dB。分貝是個相對量,有各種花式的dBFS, dBV, dBm, … 就不展開了,聲壓的dB其實是dBSPL。

0分貝是你能聽見的最小的聲音,微軟有個無響室,那地方是-20分貝,就是機器聽得見你聽不見。而85分貝是長時間聽,還能保持你的耳朵安全的最高界限,所以大家千萬注意用耳衛生,耳機壞了可以再買,但你的耳朵放、腦放磨損了,是不可逆滴!

來,對比一下各種聲音是多少dB SPL:

圖3:聲壓對應的聲音(dBSPL)

靈敏度一般是說,是在1微伏電壓進來的時候,耳機產生多大的聲壓的意思。也不是說越高越好,有理不在聲高嘛。靈敏度高的耳機容易聲兒大,更……省電;靈敏度低的耳機更遲鈍,需要大點的功放來推動,但也更不容易翻車。所以這個參數其實跟阻抗是關聯的。

4. 總諧波失真(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, THD)

大多數的商品詳情裡都沒有這個,其實是一個決定音質的重要參數,就是 “這個耳機聲音乾淨嗎” 。這個指標越低越好,靠譜點的耳機都有1%,高端的會非常低,不少低於0.1%。

喇叭振動,特別是在音量比較大的時候,會由於物理條件的限制,產生很多其他的雜音,這裡稱為諧波。越能把持住不產生雜音的耳機越牛,也越貴。THD大致的意思是某個功率下,雜音佔總能量的比例。給你畫個圖吧:

圖4:THD的大致意思

左邊是純淨的音樂,經過耳機之後的聲音,右邊有些不屬於某個原來頻率的東西產生了。圖裡面畫的也是經常用來測量的THD的信號 – 正玄波。因為它只有一個頻率,所以很容易去看,之後多出來哪些頻率。

當THD比較高的時候,聲音就是大家說的,失真了。人也會產生所謂的“聽覺疲勞”,就是長時間聽下去,大腦會覺得難受,不想玩了。

聽覺疲勞的準確原因,目前科學研究還有限,但大多都認為是大腦聽到了不純淨的其他聲音,不管是THD高了還是聲音壓縮帶來的雜音,都會導致你不想長時間的聽某些聲音。

5. 驅動單元類型(Driving Mechanism)

這是耳機工作的物理原理。粗暴的說,工作的時候,動圈是有個線圈在動,動鐵是有塊磁鐵在動。動鐵很早就有了,而現在大多數耳機都是動圈的。也有二者合一的“圈鐵耳機”,旨在綜合應用兩者優勢,但也有其他技術挑戰存在。

這個指標,跟音質好壞也不算有直接關係,還是讓耳朵自己來感受吧。

6. 重量 (Weight)

簡單無腦的參數吧,戴久了看你脖子酸不酸。也要仔細“掂量”一下。


Again,參數是有價值的,不過沉迷參數很容易走火入魔的啊盆友!

記得當年iPhone第一代出來的時候,我在的芯片公司裡有個相機工程師就掛不住了:“我們手機的像素是4M,iPhone只有1M,大家還是想拿iPhone拍照,這事情不對!” —— 這就是參數入魔,完全忽略體驗的例子。

最後,黑一下Beats。如果你覺得它設計好看,我也覺得還挺時尚的。

原始出處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45744451